潮汕传统节日元宵节闹花灯

【摘要】:潮汕传统节日元宵节闹花灯,潮汕花灯如何制作,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?

潮汕元宵花灯是潮汕民间为了丰富婚寿喜庆和节日生活,表达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和寄托的一种民俗艺术表现形式。

潮汕传统节日元宵节闹花灯

潮汕元宵花灯的习俗

潮汕花灯也经常在祀祭,迎神赛会等宗教活动中使用,在过去的潮州城应用尤盛。解放前,潮州城内有7个神社,每逢正月,组织隆重又丰富多彩的迎神游灯活动。各社以潮州大锣鼓为前导,接着就是标有姓氏铺号的花灯队伍,威武的龙头灯领先,接以狮、象、鱼、鸟等形象五光十色的花灯,还有以戏剧故事题材的纱灯人物屏,最后以翩翩善舞的凤凰灯为结尾,俗称“龙头凤尾”游灯活动。

潮汕传统节日元宵节闹花灯

潮汕花灯历史由来

潮汕花灯素来闻名中外,清宣统二年(1910)艺人杨云楼、杜松创作的“红楼梦”、“白盂玉”两座屏灯参加南京比赛获奖。稍后又有蔡有南、陈典、杨子英、庄淑予、刘松海、刘子达、林乐笙、刘祥、周照轩、苏泽臣等人,他们创作的许多花灯,屏灯曾先后在国外赛会展出,民国17年(1928)新加坡华侨请林乐笙等潮州艺人制作“凤仪亭”、“打金枝”等5屏屏灯在新加坡展出。其后又制作“长板坡”、“水淹金山寺”、“王昭君和番”、“甘露寺选婚”、“重台别”等10座屏灯到伦敦展会陈列。民国24年(1935)又为香港潮州八邑会馆制作“二气周瑜”、“九曲黄河阵”两大屏灯。展后,由香港盛利昌洋行代办理“皇姑考察”、“狄青取旗”等5屏灯到加拿大展出。

潮汕传统节日元宵节闹花灯

解放后,每到中秋或新春佳节,省内外有关灯会多次邀请潮州参加。1953年在武汉举办的中南区民间美术工艺品观摩会上,林乐笙、林汉彬制作的“水淹金山寺”、“荷花舞”参加展出;1961年刘敬之等为电影《荔镜记》配制影片中的4屏花灯;同年在广州文化公园的中秋全国灯展会上,潮州花灯“陈三五娘”、“狄青平南”2屏灯参加展出;1964年又制作“三打祝家庄”参加全国21省市花灯巡回展览深受群众的好评。

潮汕传统节日元宵节闹花灯

潮汕花灯制作传统技艺

潮汕花灯活动在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作为四旧受到破除,粉碎“四人帮”后又逐年复兴。潮州工艺二厂的花灯艺人林汉彬(林乐笙之子)和刘敬之(刘子达之子)继承并发扬了民间花灯的传统技艺,创作了大型的机械转动的纱灯,活现了戏剧故事的场面,如“哪咤闹海”、“白蛇传”等。

潮汕花灯制作传统技艺

在形制方面也有突破,1980年春节,在越秀公园展出的“天女散花”高达4.5米。同年9月《广东画报》介绍花灯时,就有潮州花灯“水淹金山寺”的相片。

由于社会风尚的变革,大规模的游神赛会活动不复存在,但民间的游灯活动被注入了新的社会内容,而且多作为节日公共场所的美化和装饰,由原来定做制作的展品,发展为有一定批量生产的产品。

潮汕元宵花灯歌册《百屏灯》

潮汕元宵花灯歌册《百屏灯》

潮州歌册《百屏灯》从“活灯看完看纱灯,头屏董卓凤仪亭,貂婵共伊在戏耍,吕布气到手捶胸。”一直唱到“九九摘印潘仁美,百屏拜寿郭子仪。”足见潮汕花灯历史悠久,影响深远。

热门推荐
掌上查询郑重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掌上汕头无关。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掌上查询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,请您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